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概况 >> 行政区划

扶余市

来源: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【 字体:  

  扶余市坐落在嫩江、松花江的冲积平原上,东经125°0′—126°10′、北纬44°44′—44°30′之间,处在吉林省西北部、松原市东部,位于吉林省长春市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中间。东与榆树市接壤,南接德惠市,北以松花江、拉林河为界与黑龙江省双城市、肇源县为邻,西与松原市宁江区毗邻且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、农安县隔松花江相望。幅员面积4658平方公里,辖12个镇、5个乡、1个农业高效示范园区、1个农场、2个灌区、1个湿地保护区,2个省级工业集中区、2个市级工业园区。全市共有383个行政村,总人口78万人,有汉、满、蒙古、锡伯、朝鲜等10个民族。

  一、历史沿革

  扶余历史悠久,早在西汉初期,这里便建立了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地方民族政权部落车家——夫余国,开创了北疆历史文化先河。扶余县地图

  清代,属吉林将军伯都讷副都统辖地,副都统驻伯都讷城。伯都讷城是清初“边外”(柳条边)七大军事重镇之一。1682年(清康熙二十一年),设立伯都讷站,是宁古塔将军境内西部通往齐齐哈尔城的重要通道。1693年(清康熙三十二年),在伯都讷驿站南20里处建新城,名伯都讷新城(今扶余镇),添设伯都讷副都统专城驻防。1811年(清嘉庆十六年),设置伯都讷厅,驻伯都讷新城,同时设分防巡检员,驻孤榆树屯(今榆树市),隶属伯都讷厅。1906年2月15日(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),伯都讷厅升改新城府,与伯都讷副都统同城;孤榆树屯巡检改设榆树县,由新城府领。翌年4月,裁将军,改隶吉林行省西北路道。1909年6月2日(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),裁撤伯都讷副都统。中华民国成立后,1913年3月,改为新城县。隶属吉林省西北路道。1914年2月,因与河北、山东等省新城县重名,改称扶余县。同年6月,西北路道改称滨江道,隶属滨江道。

  1929年2月,由吉林省直辖。1945年11月,东北人民自治军嫩江纵队长白支队进驻扶余,1946年2月,成立扶余县政府,隶于西满局吉江区行政主任公署。1949年4月,经东北政委会决定,划归吉林省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扶余仍属吉林省。1955年2月,属吉林省怀德专区;1958年11月,划归白城专区。1987年11月,撤县变为扶余市(县级),仍隶于白城地区。1992年6月,成立松原市,扶余市改为松原市扶余区,隶属松原市。1995年7月,经国务院批准重新设立扶余县,县政府驻地设在三岔河镇,仍隶属松原市。2013年1月24日,经国务院批准,撤销扶余县设立扶余市(县级),由吉林省直辖,松原市代管。

  伯都讷地方始设副都统时,辖境较宽,大致为今松原市宁江区江北地区、扶余县、榆树市三县(市)区。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6年)以后新城府时期,以汇塘沟、珠尔山为界,其东属榆树地,其西属新城府,辖境与1983年9月以前扶余市辖区同。1983年9月,改32个人民公社为乡,人民公社改称乡人民政府,乡下辖村、社;保留扶余、长春岭、陶赖昭、五家站镇,国营农场不变。1987年,全县共有9镇、26乡和两个国营农场。各乡镇计辖22个街道、474个村。

  1995年,扶余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,25个乡、10个镇、两个国营农场。483个行政村。全区总人口1145011人,14个少数民族。

  1995年12月,扶余县辖长春岭镇、五家站镇、陶赖昭镇、蔡家沟镇、三岔河镇、弓棚子镇、三井子镇、增盛镇等8个建制镇,四马架乡、永平乡、社里乡、新站乡扶余县、更新乡、徐家店乡、伊家店乡、石桥乡、三义乡、肖家乡、榆树沟乡、新城局乡、大三家子乡、二龙山乡、拉林乡、万发乡、大林子乡、七家子乡等18个乡,。另有国营伊家店农场和两个灌区。

  2005年,乡镇合并。2006年社里乡划归松原市,扶余县辖长春岭镇、五家站镇、陶赖昭镇、蔡家沟镇、三岔河镇、弓棚子镇、三井子镇、增盛镇、大林子镇、新万发镇、新源镇等11个建制镇,三骏乡、永平乡、新站乡、更新乡、伊家店乡、肖家乡等6个乡,另有国营伊家店农场和两个灌区。辖398个行政村。

  2013年1月24日,经国务院批准,撤销扶余县设立县级扶余市。由吉林省直辖,松原市代管。辖三岔河镇、长春岭镇、五家站镇、陶赖昭镇、蔡家沟镇、弓棚子镇、三井子镇、增盛镇、大林子镇、新万发镇、新源镇、得胜镇等12个建制镇,三骏乡、永平乡、新站乡、更新乡、肖家乡等5个乡,伊家店1个国有农场。7个居委会、383个村委会;1025个自然屯,下设173个居民小组、1810个村民小组。

  二、地质特征

  扶余市地质构造属亚洲东部第二沉降带中的松辽沉降区。在地质过程和外部引力作用下,形成东高西低、以河间台地为主的地貌,台地周围沿江河有河谷平原,并有陡坎与台地相接。扶余地处平原区,无崇山峻岭,仅有丘岗土山。

  扶余市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,周围江河水流下蚀切割,形成高出河床20至80米的河间台地。全县小于5度的平地占99.19%;5—10度的坡地占总面积的0.63%;10度以上的坡地占总面积的0.18%。大致以增盛—新站—弓棚子为界,东南部地面波状起伏,海拔180—230米,最高点南鹰山海拔261.8米。相对高差15—25米,最大40—80米。肖家一带侵蚀切割强烈。西部地区海拔140—180米,相对高差5—15米,地面平缓,呈微波状起伏。中部夹津沟盐碱化低地海拔140—170米,相对高差1—5米,成为地下水和地表水汇流的中心。沿江河谷平原区海拔123—155米,由上游向下游倾斜,最低点是伊家店农场东北部拉林河与松花江汇流的三角地带,海拔116.3米。

  三、气候特征

  扶余属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区,大陆性明显。四季分明,春季干旱多风;夏季湿热多雨;秋季温和凉爽;冬季漫长寒冷,降雪稀少,江河结冰,大地封冻时间长。按照10℃—22℃区间标准划分季节,扶余春季为5月1 日至6月24日,间日55天;夏季为6月24日至8月13日,间日50天;秋季为8月13日至9月30日,间日47天;冬季为9月30日至5月1 日,间日213天。

  全年太阳辐射量东西部平均每平方厘米108.5千卡;百年平均气温4.5℃,年无霜期145天。降雪、初冰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。稳定结冰期在11月下旬,平均冰厚0.95米左右。大地封冻期在11月中旬,冻土深1.3—2.0米。解冻在3月下旬至4 月上旬之间。

  大气平均降水145.8毫米,总量约为25.83亿立方米,年平均地表流量0.93亿立方米。由于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弱影响,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,多时在650毫米以上,少时不足300毫米,而且分布不均,由东向西呈递减趋势。受夏季气压形式和松辽平原地形风洞的影响,县区内常刮西南大风,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。

  四、自然资源

  扶余的气候条件为发展农、林、牧、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,使扶余成为粮食和水产的重要地区。

  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。松花江、拉林河流经县境段干流总长度324公里。多年平均入境水量405亿立方米,境内有较大支流2条,较大湖泡14个,总水面243平方公里;地下潜水、半承压水、第三系承压水埋藏较为丰富。

  土质资源因土质、地形、降水及气候条件的差异,大体可分为5个类型区,即东部黑土区、南部风沙区、中部盐碱土区、西北部黑钙土区和坎下草甸土区。土壤可分为九类,呈马蹄形分布,均宜农、宜林。其中黑土、黑钙土、草甸土、冲击土占80%,风沙土占18%,其它如泥炭土、水稻土有零星分布。全县有耕地面积32万公顷。

  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、天然气、油页岩,石英砂以及泥炭、粘土、河流石,还有玻璃砂、耐火土等矿产资源,东北部有近万亩盐碱地,沿江河地带沉积有大量沙石和石英砂。目前,已经探明石油储量1亿吨,可开采储量8000万吨以上。油页岩储量十分可观,总储量460亿吨,有开采价值的182亿吨。陆生植物资源中具有经济价值的有500多种,水生动物资源以产淡水鱼闻名省内外。

  扶余的天然植被分布具有森林草甸和草原相间的特征,野生植物计有91科564种。其中菊科87种、禾本科52种、豆科39种、藜科28种、蔷薇科28种、其它科25种,较常见的60余科约160种。

  野生动物有哺乳类、鸟类、爬行类、两栖类、昆虫和鱼类。

  (责任编辑:SYWZ01)
【E-mail推荐 【纠错】